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召开计算地球系统科学研讨会(WCESS 2024)会议简报

  • 胡冬雨
  • 创建时间: 2024-06-25

一、会议简介

    2024年6月14日至17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协办的计算地球系统科学研讨会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数值预测专业委员会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从事地球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260余名,围绕地球系统科学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展开了深入讨论。

    中国科学院大学石耀霖院士、中山大学高锐院士、南方科技大学陈晓非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院士、中山大学戴永久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倪四道院士等专家莅临会议,并做大会报告。出席的各级领导包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周琪,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书记王艳芬,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副局长魏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院长底青云,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书记杨思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单新建等。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关键问题,包括计算地球动力学、板块构造、地震学等地球系统科学主要研究领域的进展与展望。研讨会设置了多个专题报告,内容涵盖广泛,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合作平台。

 

1 参会人员合影

二、会议日程

2024  6  15  日(周六)下午 13:30-17:20

会场 1 :国会报告厅(500 人)

主持人:郭  

13:30-13:50

宁杰远(北京大学)

高铁地震波场特征及在近地表监测中的应用实践

13:50-14:10

陈棋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大陆强震与火山相互作用浅析

14:10-14:30

郭晓玉(中山大学)

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与渐新世晚期岩石圈尺度逆冲推覆

14:30-14:50

伍新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在地球物理领域中的适配

14:50-15:10

王振胜(中国地质大学)

大陆岩石圈拆沉、再循环与地幔分层对流

15:10-15:30

鲍学伟(浙江大学)

印亚碰撞背景下的大陆弥散变形机制一来自地震学的约束

15:30-15:40

   

主持人:郭晓玉

15:40-16:00

蔡永恩(北京大学)

鲜水河断裂断裂的震间应力变化反演

16:00-16:20

  震(南方科技大学)

多参数联合反演中国陆内火山区上地幔热-化学结构及熔体分布

16:20-16:40

袁三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主动源面波智能多阶频散曲线提取、反演及衰减

16:40-17:00

  卓(中国地质科学院)

华北–中亚构造转换带地壳成分架构揭示复杂克拉通边缘活化精细深部过程 —来自地震学的约束

17:00-17:20

孙玉军(中国地质科学院)

东亚大陆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研究进展

17:20-17:40

  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及其影响数值模拟

   

2024  6  15  日(周六)下午 13:30-17:20

会场 2 :国会学术厅(150 人)

主持人:赵连锋

13:30-13:50

裴顺平(云南大学)

2023 土耳其双震同震结构变化

13:50-14:10

韩同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温度对岩石电导率影响的新认识

14:10-14:30

谭茂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从测井人工智能到井震智能融合

14:30-14:50

王小琼(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高精度一维地质力学建模研究

14:50-15:10

   (南方科技大学)

融合区域应力场演化的地震概率预测模型

15:10-15:30

胡佳顺(南方科技大学)

北太平洋深地幔热化学异常体演化

15:30-15:40

   

主持人:裴顺平

15:40-16:00

赵连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超高 Q 值揭示华南岩石圈古老陆核和俯冲残留

16:00-16:20

刘前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波形层析成像与模型评价及跨尺度应用

16:20-16:40

陈石(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陆地时变重力数据处理、场源解释和地震行业应用

16:40-17:00

郭一村(中国科学院大学)

加州地震活动三维统计分析及其与断层滑移量关系研究

17:00-17:2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震与地下流体简介

17:20-17:40

朱伯靖(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

基于超算平台统计物理(中性/非中性)框架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7:40-18:00

  晶(河海大学)

压力及频率对岩石中波传播速度的影响

   

2024  6  16  日(周日)上午 8:00-12:00;地点:国会报告厅(500 人)

主持人:张 怀

8:00-8:20

领导讲话

l 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书记 王艳芬

l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副局长 魏勇

l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学院 院长 底青云

l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书记 杨思全

l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 单新建

8:20-8:50

石耀霖(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学)

8:50-9:00

张怀介绍实验室历史和国重实验室重组情况

9:00-9:30

    

主持人:黄清华

9:30-10:00

  锐(院士, 中山大学)

构造叠置与陆内俯冲-祁连山新生代隆起的成因

10:00-10:30

陈晓非(院士,南方科技大学)

计算地震学研究进展及其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应用

10:30-11:00

  赤(院士,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我国空间天气探测的进展和展望

11:00-11:30

戴永久(院士, 中山大学)

通用陆面模式 2024

11:30-12:00

倪四道(院士,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地震 T 波简介

   

2024  6  16  日(周日)下午 13:30-18:40;地点:国会报告厅(500 人)

主持人:王一博

13:30-13:50

黄清华 (北京大学)

电磁探测方法研究进展

13:50-14:10

吕庆田 (中国地质科学院)

从矿床勘查到成矿系统多尺度探测-成矿找矿学新方向

14:10-14:30

宋晓东 (北京大学)

地球深部动力学与大地震研究进展(线上)

14:30-14:50

杨顶辉 (清华大学)

地震岩石物理模型与储层特征反演研究进展

14:50-15:10

高静怀(西安交通大学)

走向油气精确探测-超分辨率反演和多维度相空间表征

15:10-15:30

  伟(南方科技大学)

远震转换波逆时偏移速度模型建模方法

15:30-15:50

  勤(南京大学)

大洋俯冲带的热结构、流体活动与地震机制

15:50-16:00

   

主持人:吕庆田

16:00-16:20

刘丽军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Understanding intraplate tectonismusing geodynamic models with data assimilation

16:20-16:40

张海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区城地幔和岩石圈速度结构成像及其对成矿背景和构造活动的启示

16:40-17:00

姚华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断裂带精细结构及其时间变化探测

17:00-17:20

王一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分布式光纤地震成像与反演

17:20-17:40

  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认识地球内部动力学规律的两把钥匙:板块俯冲和地幔柱

17:40-18:00

李红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云南漾濞地震复杂前震序列研究

18:00-18:20

  玲(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结构与喜马拉雅大地震成因

18:20-18:40

王彦飞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Model-driven and data-driven inverse problems withAl Analysis

   

三、会议内容

    6月15日下午,会议以学术报告形式拉开序幕,设两个会场。会场1由南方科技大学郭震副教授和中山大学郭晓玉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分享了他们在地震波场特征、地幔对流、大陆岩石圈流变结构等多个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会场2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连锋研究员和云南大学裴顺平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从同震结构变化、地震概率预测、地质力学建模等方面介绍了最新科研进展。

2 分会场会议报告

    6月16日上午8:00,计算地球系统科学研讨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怀教授致开幕词。会议伊始,张怀教授对各院士及各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在多家单位的支持及各位专家学者的参与下顺利举办,此次研讨会更像是一次聚会,为各高校、各科研机构的专家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3 张怀主任致开幕词

    在张怀主任的主持下,各领导也对本次研讨会做出了重要指示。中国科学院大学副书记王艳芬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致辞,热烈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

图4 王艳芬副书记开幕式致辞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副局长魏勇致辞,代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向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5 魏勇副局长开幕式致辞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院长底青云院士,代表地质地球所、地星学院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的发展方向作出了重要指示,对石耀霖院士对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及学科领域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祝贺科学研讨会圆满成功。

6 底青云院长开幕式致辞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书记杨思全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单新建分别致辞,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地球环境变化、预测自然灾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研讨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能够积极推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7 杨思全书记开幕式致辞

 

8 单新建所长开幕式致辞

    接下来,中国科学院大学石耀霖院士做报告,与会场嘉宾分享人生感悟。石院士感叹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现在的年轻人的起步远远优于老院士们当年的起点,理应做出更突出的成绩。石耀霖院士介绍了最近十年地震数值预报从提出到现在的路线图,月震和月球内部物理学及相关研究,从地球动力学到地球系统动力学及地震灾害链预测研究。未来在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张怀主任的带领下,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国家应对全球系统变化重大需求,将吸纳全院和全国优势人才与团队,办好实验室,向全世界开放。最后,石耀霖院士希望年轻人取得更大进步,能积极与同龄学者开展合作交流,攻坚克难。

9 石耀霖院士开幕式致辞

    随后,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张怀主任向专家委员会及各位学者介绍了计算地球动力重点实验室的历史与国重实验室重组情况。实验室已研发成功的计算地球动力学模式超过14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我国计算地球地球动力学模式研究从0到1的突破,关键指标达到世界一流。重组后的实验室适应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是为应对国际地球系统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做出的前瞻科学部署,为培养国际顶尖人才奠定基础。

10 张怀主任介绍实验室

    中山大学高锐院士从陆内俯冲作用和地壳构造叠置两个方面介绍了祁连山新生代隆起的成因,详细讲解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岩石圈分层变形的动力学模式。


图1
1 高锐院士作报告

    南方科技大学陈晓非院士从提取高阶面波频散曲线,利用面波频散曲线对S波速度反演,以及面波反演速度结构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实例等方面介绍了高精度地震成像及其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图1
2 陈晓非院士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院士从空间天气卫星的任务与开展天气监测的科学目标、我国现有的地基空间环境综合监测网、国际子午圈计划,以及空间天气未来展望等方面,为大会带来了我国空间天气探测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图1
3 王赤院士作报告

    中山大学戴永久院士从网格结构、数据、能量过程、水文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作物模式、城市过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大气耦合以及基准测试数据集和软件包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团队在通用陆面模式研发上的最新进展。


图1
4 戴永久院士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倪四道院士从地震T波的基本特点以及T波在地震震源参数快速估计、地壳衰减结构约束、深海温度变化探测方面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地震T波;基于 T波传播机理讨论了待解决的问题,并从与地球系统科学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展望。

图15 倪四道院士作报告

    16日下午,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一博研究员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吕庆田研究员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多位知名学者分别从矿床、油气勘测、地球物理反演、地震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和科研进展分享。


图1
6 报告现场

    6月16日下午19点,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