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WTGTP-2020)于2020年10月13日成功举办。研讨会邀请了两位著名专家陈晓非院士和陈凌研究员,通过线上报告的形式,生动地为听众们进行了深入地解读。10月13日上午会议开幕,主办单位代表、我实验室主任张怀教授介绍了研讨会基本情况,并对两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
陈晓非院士作了题为“地震背景噪声高阶面波成像方法及其应用”的报告,系统介绍近年来在高阶面波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地球内部构造成像上的应用。高阶振型(mode)对面波成像或背景噪声成像具有重要意义,仅使用基阶面波频散信息,反演结果很难成为独立并且准确的地球速度结果。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在高阶面波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地球内部结构成像上的应用,并提出了频谱曲线提取的新方法Frequency-Bessel Transformation Method(F-J method)。从实际资料(背景噪声)中提取高阶振型的频散曲线,对全球不同地区进行反演,并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新方法能够有效地从背景噪声资料中提取高阶频散曲线,成像结果更加清晰。初步结果表明,联合高阶频散曲线的多阶频散曲线能够约束反演结果的非唯一性,提高了反演成像结果的精度,从而可以获取一些构造上的新认识。
陈凌研究员作了题为“伊朗高原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进展”的报告。伊朗高原是研究特提斯带大陆单向裂解聚合动力学机制的理想地区,而且地形和规模上可以视为青藏高原的缩小版、初始阶段。研究了特提斯带大陆单向裂解聚合的动力学机制,从地质和动力学模拟方面进行了解释,进一步可以联合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并获取相关认识;讨论了高原内部如何变形及其控制因素,认为岩石圈流变性横向变化导致了阿拉伯-欧亚汇聚方式存在差异,软流圈顶部可能存在含水熔融,其都为新特提斯洋俯冲和阿拉伯-欧亚大陆碰撞相关构造-岩浆事件的陆内构造响应产物,并决定现今岩石圈-软流圈结构横向变化。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构造地貌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甘肃省地震学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