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到今天的资料,我们可以绘出到1月30日24点前的疫情情况图。我们要重点指出资料的确切表达对我们正确认识疫情和判断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图一是按北京卫生健康委员会每日公布的累计确诊病人数绘制的图件。给人的印象是19日前几乎平安无事,然后突然几乎是线性的快速增长,人们很难看到短期疫情缓解的希望。但是,患者发病后要过一点时间才回去就诊,就诊后又需要有一些时间才能确诊。如果我们按发病日期而不是确诊日期,来绘制累计病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就会见到图二的图像。从1月9日起累计病人数加速增加,但是到第16日(1月24日)以后,已经减速,最近连续三天曲线平坦,没有新的病人。当然,目前还不能过度解读该曲线。因为北京前一段病人从发病到确诊有5天时间(图五),这三天虽然很少新的病人发病,但未来几天仍有可能确诊这三天发病的病人。
但无论如何,第一张图会夸大危险、影响判断。除了北京外,几乎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仅仅是第一类图像的数据,国内外媒体经常绘制的也是第一张图,很容易渲染恐慌情绪。第二张图才是更有科学内涵的图件,但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既不公布有关数据、也不提供图件,这会不会影响领导的判断和决策呢?
图一、北京从1月9日到1月30日(第22天)医院确诊的累计病人数
图二、北京患者从1月9日到1月30日(第22天)按实际发病日期(而非确诊日期)的累计病人数
在每日新增病人数目图上这个问题看得更加明显。图三是每日新增的医院确诊的病人人数。从第16天(1月24日)以来一直处于高位。给人的印象是疫情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但是图四表明,发病人数在第14到16日(1月22-24日)已经达到高峰,这主要是春节前人员大流动的影响。目前外来病人输入已经明显减少,最近两天新增发的病人不多(最近发现的病人都是过去发病的)。
图三、北京从1月9日到1月30日(第22天)医院确诊的每日新增病人数
图四、北京从1月9日到1月30日(第22天)按发病日期(不是确诊日期)统计的每日新增病人数
图五是北京近期106个新型肺炎病人从发病到确诊所需时间间隔的统计。横轴为所需的间隔时间,纵轴为处于该时间间隔的人数。从发病、经过诊治到最后确诊,平均间隔约为5天。这提醒我们在看图二、四以及下面图五到七时,仍然要注意,在看到最近三、五天新发病人数目较少的可喜趋势变化时,仍要保持警惕,不要过度解读。
图五、北京从1月9日到1月30日(第22天)内对病人从发病到去医院确诊之间的间隔时间统计。
从1月28日起,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不再发布每个病例是输入还是本地的信息,仅仅给一个总的数目-当日全部新确诊病人中,几个人与湖北或外地有接触,几个人没有外地接触。我们在绘图时,无奈只能把当日确诊病人中发病时间早的作为外地传入,发病日期晚的视为本地感染。看下面三张图和分析时请注意。图六是1月9日以来,外地移入北京发病每日发病人数,从第十到十六天(1月18-24日),每天新增病人在10个左右,鉴于武汉在1月23日已经采取严控措施,因此外地传入病人数目在未来一周内可能会波动式减少。图七是本地被感染的每天新发病病人数,从第十二天(1月20日)有本地被感染病人发病以来,累计已发现33人,呈增加趋势。预期未来一周可能会维持在目前水平,值得注意。但据报告除了1人传染路径不详外,其余本地感染病人全部为密切接触者,因此应该比较易于管控,不会造成链式传染。
图六、北京1月9日到1月30日(第22天)的每日在外地被传染的新增病人数。
图七、从1月9日到1月30日(第22天)的本地被传染的新增病人数。
今后新发病病人将逐步转为以本地感染发病病人为主(图八)。北京市这次由于早期采取了严控措施,预计疫情会在十来天内得到控制,已经看见了地平线上的一丝曙光。但鉴于全国疫情泛滥,今后应仍注意对外地零星流入的病人的排查和防控,防范超级传播者等偶发事件的出现。
图八、从1月9日到1月30日(第22天)的各天新发病病人数,蓝色为总人数,紫红色为外地传入人数,绿色为本地感染人数。
建议
政府应该提前考虑早晚要面对的学生、春节探亲员工的返京安排问题。在北京市保持高度警惕和继续采取严格有效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以将全国省份和城市分为疫情严重、轻微、基本解除三类,在湖北省疫情度过高峰和北京市疫情大体终止时,分期分区允许现在外地之北京人口在计划安排好的监管控制措施下陆续返京。这样可以分散人流、缓解压力、放而不乱、便于管控,也减少对国民经济和文化民生的影响。
在公布疫情信息方面,建议把1月23日到27日的北京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做法作为模范,制度化地要求各地卫生健康委员会,按类似图九的格式公布信息,并提供类似本报告的每日新发病的人数图件,以便于领导分析决策和群众正确了解形势。
图九、北京市卫生科技委员会公布疫情的格式和内容
石耀霖院士研究团队
(石耀霖、程惠红、黄禄渊、任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