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近20年应力场变化及其揭示意义

  • 邓春林
  • 创建时间: 2016-05-03

报告题目:地球近20年场变化及其揭示意义

报 告 人:温联星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石溪大学
报告时间:2016年5月11日(周 三)10:00—12:00

报告地点:中科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会议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研楼西楼106室

报告简介:

地球是个瞬息化的星球。地球因受各力的影响而化,而地球应力场的变化则是触发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事件的根本物理原因。引起地球内部应力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1)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潮汐引力,2)地表地下水变化相应的地表加载力的变化,3)地球早期冰川融化引起相应地球表面加载力的变化,4)地表大气压变化,5)地表温度变化,6)历史地震位错引起的力,以及7)人为因素,如油气开采、水库建设等。此报告讨论联系地球应力变化和这些加载力变化的物理规律(包括弹性加載,粘性回弹和热弹性变形)和地球介质属性。我们将着重讨论前5类驱动力引起的最近20年间全球地表和地球内部场的变化,以及地球灾害的揭示意义

报告人简介:

温联星,1968年出生,中国科技大学大师讲席教授(II)。1988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球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博士学位。1998-2000年任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博士后研究员 (Research Fellow);2000年9月起,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 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正教授;2010年起,受聘于中国科技大学大师讲席教授(II)。2003年获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 James B. Macelwane奖。该奖授予做出杰出贡献的、具有卓著才能的青年地球物理学家。同年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Fellow)。2011年,他与国内外26位学者共同撰写了一份提交给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咨询研究报告:《我国地震减灾中地震学面临的巨大挑战》。现任J. Geophys. Res. 副主编; 曾任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Lehmann Medal评审委员会会员,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James B. Macelwane Medal评审委员会,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地球物理学顾问组成员,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复审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地球科学25年展望委员会,以及美国地震联合会(IRIS)全球地震台网科学家常务委员会会员。主要从事地震学,地球动力学和行星科学方面的研究。